本站首页» 通知公告» 科研通知» 正文
MENU

关于申报2023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计划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为增强高等学校科技创新能力,鼓励高校科技工作者加强基础研究、开展原始性创新与前沿探索,培养科研学术骨干,带动学科建设和发展,省教育厅决定组织实施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计划。根据《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管理办法(修订)》(教科技〔2019234号)规定,现将2023年度项目申报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计划类别

  (一)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计划按研究类别分为应用研究计划、基础研究计划、软科学研究计划。

  1.应用研究计划是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为目标而开展的应用与开发研究计划。计划选题要紧密围绕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需求,重点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技创新,主动服务省内大中型企业和相关行业领域,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难题,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建设创新型河南提供技术引领和支撑。 2023 年度应用研究计划重点支持信息技术、高端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态环保、网络安全、教育信息化等领域的科研项目。

  2.基础研究计划应围绕我省农业、医疗卫生、教育及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和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基础理论,特别是具有国际前沿水平和有应用前景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持续开展探究,以促进学科合理化,增强优势学科领域的科技实力。同时,发挥我省学科优势和特色,加快高层次学术、技术带头人的培养和人才梯队的形成,推进我省优势学科与优势技术领域的持续发展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培育。2023年度基础研究计划重点支持数学、物理、化学、农业生物、人口健康等领域的科研项目。

  3.软科学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交叉和综合的科学。软科学研究计划重点支持我省高校科技人员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提供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组织和管理问题,开展跨学科、多层次的综合性科学研究活动,为辅助相关单位部门科学决策,促进经济、科技、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服务重大战略实施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服务。鼓励跨学科、跨部门、跨单位联合开展软科学研究,优先支持与管理部门和研究机构联合实施的项目申请。《2023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指南》附后。

  (二)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计划按资助方式分为资助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项目经费预算标准为3-5万元。资助性计划项目研究经费由省财政适时下达。

  二、项目申报条件

  所申报的项目及项目负责人应符合《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管理办法(修订)》第六条至第八条规定,并同时满足以下要求:

  1.项目负责人应具有中级以上(含中级)专业技术职称,在所申报项目的研究领域内有突出成绩。

  2.项目负责人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一定的科研能力,拥有一定数量的相关研究成果,能作为项目的实际负责人并担负实质性研究工作。

  3项目负责人当年度只能申请1个项目,作为主要参加者原则上不能超过2个项目。各申报项目均应成立项目组,项目组应科学分工,通力协作,鼓励跨专业、跨学科、跨学校或与企事业单位联合攻关。个人单独申报的项目不予受理。

  4鼓励青年教师申报。各高校要结合单位实际,优先推荐青年教师主持申请的项目。承担省级(含)以上财政支持的项目和教育厅科研计划尚未结项或验收的项目负责人,不得申报本年度项目。已经获得国家、省财政资金支持的同一项目不得申报。

  5.鼓励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表现突出的专业人员申报,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

6.项目实施周期不超过两年,即20241231日完成。

三、项目申报方式及时间

1.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计划申报、评审、立项和后期管理依托“河南省高校科技管理云服务平台”(以下简称“云平台”,http//www.rcloud.edu.cn)进行,项目申请、结项等纸质材料由承担单位科技管理部门负责存档。

2.申请人通过所在学校系统管理员分配的账号登录云平台(参与建设高校通过各学校子域入口登录,未参与建设高校通过云平台入口登录),下载《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计划申请书》(2022版)。申请书填写完成并经过检查保护后,通过云平台进行在线提交,由学校科技管理部门负责人员进行网上审核。

3云平台申报审核提交时间:2022 5 17 —6 19日。请各项目申请人严格按照时间要求进行填报、提交,逾期不再受理。

请项目申报人如实填写项目申报内容,确认提交前可以多次修改保存,已提交至学校的项目原则上不再退回修改,逾期系统将自动关闭相应权限;系统关闭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再修改、补充申报材料。

四、项目申报限额及要求

1我校限额33项。(含单列5项,包括2个高校工程中心2项应用计划,2个实验室培育基地2项基础计划,1个高校众创空间1项软科学计划。)

其中“基础研究”限额12项;“应用研究”限额17项;“软科学”限额4项。以高校工程中心、实验室培育基地、高校众创空间名义申报的项目必须提供各平台的获批文件和平台负责人及所在学院签字盖章的证明文件。


2. 各学院应做好本年度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及教育厅其他科研计划项目申请工作统筹安排,严禁同一负责人和同一项目通过变换名称等形式进行多头申报。同一项目负责人原则上每年只能承担一个省财政资金支持的项目,申报同一年度多类计划项目的,将根据各类计划项目立项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查重确定。

3. 各学院提前将本学院申报项目按申报质量进行综合排序,请于202262011:00将本学院已经排序的纸质版申报基本情况汇总表签字盖章后报送科研处,逾期不予受理。(汇总表电子版与纸质版一致)

本通知及有关电子表格,可在河南省高校科技管理云服务平台下载。网址:http//www.rcloud.edu.cn

云平台技术支持电话:4008001636

科研处联系人:

基础和应用研究,张存良,3111069,汇总表电子版发送至kyczk@sqnu.edu.cn

科学,郝鹏飞,3126803,汇总表电子版发送至kyc3126803@163.com


科研处

2022517


科研网手机版
版权所有 © 商丘师范学院科研处 备案号:豫ICP备05002432号-1